公告:禁止張貼酒店/夜店-經驗文、旅館的揪團轟趴之影音、網址、Logo、圖文等相關字詞,違者扣分/禁言!
曾經很討厭巴黎,在2014年7月以前。
1998年冬天的尾巴,旅居英國一年半後,在回台灣以前,和母親乘車通過英法海底隧道,從熟悉的倫敦,來到陌生的巴黎。那一夜走在巴黎街頭,母子二人在寒風中飢餓難耐,恰巧經過一間麵包店,買了Croissant(可頌麵包)走出店門,由於實在太餓了,便在大街上邊走邊吃,幾步路後的某一幕,在我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壞印象 —路人鄙視的眼神。
接下來幾天,服務生冷淡的態度、地鐵的尿騷味、法國人對英文的不屑,讓我開始討厭巴黎,而那年,我才小學三年級。
往後十幾年間,聽說法國的美,也耳聞它的醜。知道巴黎是時尚之都、法國人多浪漫、法國菜多美味如何講究,但更記得法國失業率高、治安奇差、扒手肆虐;當年讀世界歷史時,孟德斯鳩的「三權分立」和盧梭的「主權在民」朗朗上口,如今記憶猶新的卻是斷頭台上的路易十六和聖女貞德的火刑。
大學時小組討論做報告,大家最不想跟法國人一組,說是他們懶散、不合群、擺爛不做事。說也奇怪,這些負面印象總是獲得加權,而且即便只是聽聞而非親身經歷,僅關乎法國整體或其他地區,卻照單全收,通通怪罪到巴黎頭上。
七月班表一出,CDG(夏爾‧戴高樂機場代碼)顯示在月初的連假之後,內心反射性地產生抗拒,想把這熱門航班換掉,但因還沒有換班的權限,只好摸摸鼻子硬著頭皮去了。
「再給巴黎一次機會吧」我心想。
帶著16年前在巴黎拍的黑白照片,出發了。看著照片裡的背景,和照片裡的自己一樣陌生,決定舊地重遊,重新認識巴黎。報攤的老闆耐心地指路,以和善的眼神道別;聖母院頂的工作人員看著照片認真地說,當年他們拿了世足冠軍;甜點店服務生用靦腆的微笑作為開場白,而且從頭到尾說著流利的英文。
路人鄙視的眼神,從記憶中漸漸淡出。
從聖母院趕到歌劇院,和在電信公司工作、4年不見的學長L走進日式料理店。
我們敘舊,也聊巴黎印象。
「一進地鐵站飄來那股味道,就告訴我這是巴黎。」我說
「剛來的時候我也很不習慣,但漸漸就適應了。」
「你知道為什麼地鐵站有尿騷味嗎?」
「其實你可以這樣想,在台北捷運不能做的事,在這裡都可以。」L說
「吃東西、喝飲料、帶寵物,都可以。」
尿騷味也許是自由的代價吧,我心想。先前還聽說有人問巴黎地鐵這麼舊怎麼不整修,有當地人回應「巴黎地鐵有百年歷史,舊舊的更能展現這種風味,為什麼要整修呢?」
「你有沒有發現,巴黎街頭遊民形形色色,還有一家人帶著床墊和家當睡在路邊的,警察不太會管他們,只要不干擾或阻礙到其他人就好。」
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倫敦對待遊民的方式 —─ 在他們習慣待的地上、平台加裝鐵釘;台北在寒冬用水驅趕遊民。(相關新聞請見此)
隔天和在金融業實習的C,約在和平咖啡館外,我們漫步到他常吃的一家義式餐廳,聊他來巴黎唸書後的種種觀感。
「聽說法國人不喜歡說英文,甚至有點不屑?」
「你說英文他們會回,但是說法文的話他們更開心,畢竟那是他們的語言。他們覺得法文的發音比較好聽,說英文帶有法文口音又會被笑,或批評說得不標準,那當然寧可說法文。」C分享他的觀察。
原來我解讀的驕傲,是他們的引以為傲。
「法國人對不認識的人可能有點冷淡,但交朋友熟了以後,你會發現他們的優點和幽默。」「他們不太會互相比較學歷、工作、收入等,自己快樂比較重要。」
結帳後起身,C帶我去看台式便當店,還賣珍珠奶茶。坐在窗邊來杯Espresso,送我到地鐵站道別。
從巴黎地鐵、遊民中,看見法國精神的自由、平等、博愛,學習在追求自由快樂的同時,給予無盡的包容。很高興能重新認識,並喜歡上巴黎。
「再給巴黎一次機會吧。」
來之前我這麼說。
如果可以改口,我會說:
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吧。」
這世界比你想像中的美好。
永遠都有再給自己一次機會!
雖然是轉帖但是文章很不錯 分享給各位瞜!
|